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圆顿大法是在见道位比量而知,这是一个妙法,即在原地修证、原地提升品位。这个理论根据主要看《妙法莲华经》第十七品:修行人听佛讲了〈如来寿量品〉,没有离开讲堂,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一直到十地、等觉等果位,各人的境界天地之别,只看你悟解得深浅而已。我们一定不能违背佛陀的教导,而只在事相上执着。我们都是凡夫的心态搞惯了,不懂得用智慧来调理。那么唯有听经闻法可以开智慧,然后再以智慧来指导修行。
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超越了「命浊」,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对《金刚经》而言就是佛,对《法华经》《楞严经》而言是初住位菩萨。「命浊」,我们在前面讲过,就是色心连持为一体。超越了命浊,证到空性,就能够彻底地、完全地离开这个外尘境界,而阿罗汉的人我空是灵体离开对色身的执着。
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作为走过来人,回头看看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呢?这个识阴就是「罔象虚无」,好像有又不是有,好像无又不是无。怎么「虚无」呢?世界、众生、业果,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随缘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从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刮风下雨,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都是我们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个心法妙不妙?
比如妈妈在梦里生了个儿子,是不是罔象虚无?那你就找不到他,因为是梦中一个念变出来的。那在医院里妈妈生了儿子,能不能叫罔象虚无啊?不能,这是有二法门,而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是不二法门。
「颠倒妄想」,在凡夫来看,这是张三,那是李四;这是天,那是地;这是牛,那是马……都叫有二法门,有二就是无量的分别。那明心见性的菩萨呢,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可见《楞严经》真是令我们开智慧啊!所以我鼓励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发心把这个大法传承下去,这样末法众生就有救。不能搞个人崇拜,不能去宣传迷信,要依法不依人!
「以为其本」,「其本」就是本来面目。究竟讲,颠倒妄想也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诸佛如来、天人鬼畜、牛马猪羊、有情无情、是非善恶等一切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外道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修行人在破除识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在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一种邪知邪见,「因所因执」。修行人因为还没有破除尘沙无明,把归依到识阴的这种境界执着为究竟。
是善男子,穷诸行空:是讲修行人破除了行阴,证得了人我空。于识还元:是还到了行阴的那个元,行阴是识阴本体上的一种极微细的生灭之相,识阴是十法界真正的群动之元。也就是说回到了业相无明这个境界,回到了当初在根本无明之期从空出有的那种心态。已灭生灭:进一步解释破除行阴后的果位——已经破除了分段生死,已经超越了众生浊,再也不会做人、做鬼、做天。
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对于识阴这种境界来讲,还没有得到自在。比如,把识阴作为我们的小别墅,你进来了就再也不会在宝宅外面流浪生死了,你进了这个宝宅比喻前面的「已灭生灭」;但是进到宝宅以后,对这些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家具……是不是还不懂怎么用啊?这叫「精妙未圆」。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破除行阴以后,证得了一精之明的自在。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这个时候与十方一切的万法已经有了感应。他现在就已经感觉到这些东西跟自己好像总有种气氛连在一起。说明修行人的心越来越细腻。那么在前面行阴阶段是已经知道了这些,但他没有发生感应。
觉知通?:有时候同修在一起,大家不用讲,心里就有一种好像气氛能合在一起的感应。众生之间都是可以道交感应的。如果我们到一个从来没去过的的地方,很偏僻,很阴暗,你是不是感觉到汗毛直竖?你到一些公共场合,感觉是不是不一样啊?这是打比方。修行人在这个时候不是这种感觉,而是远远超过了这种感觉。
怎么样「觉知通?」?一个人破除了行阴,他进入一种深层次的禅定以后,心静下来了,是不是包容量就大了?他自然跟各类众生发生感应,乃至跟墙壁、花草都可以沟通。因此他就容易产生执着而造成走火入魔,大多数都属于得少为足,好不容易到了这种境界,他却以为这就算成就了。
能入圆元:是进一步解释「觉知通?」。觉知通?了,他感到自己是不是圆满了?而且一法不少,跟泥巴瓦块、树木花草统统都有感应。他认为这个圆就彻法底源了,但他仅仅是得到一种感应,不知道万法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他还没有见到本来面目。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他把这种境界就作为究竟。真心本来面目有没有什么归呀?在世间法里讲的所归,既然有个所,就必有方位,是东南还是西北?在地上还是天上?在扬州还是北京?可是我们的真心离一切相,有没有个什么方所啊?没有。那么真心还即一切法,要讲是方所的话,他住于一切法;但住于一切法在世间法讲不通,他没有方所,所以「若于所归」,他把「所归」就当真了,这就是有漏,而不是无漏,况且他还不知道万法共一个源头,这个源头怎么来的也不知道。「生胜解者」,这个「胜解」是狂慧、邪解,未证谓证,带有贬义、讽刺义。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就是因缘于证到了识阴区宇这种境界,就把识阴区宇作为自己的归宿,而产生了执着。这也叫非因计因、非果计果,不知道识阴不是宝所。
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娑毗迦罗」是六种外道之一,这个宗派一律是留黄头发作标记。他能够观照到八万大劫之内的时间、空间、万法,八万大劫的时空对佛的境界来讲,那是万万万万亿亿亿……分之一,没有办法用数量来比多少分之一。因为外道是以自己的心力、定力达不到更多了,所以他认为其他所有人也都达不到,从而把八万大劫时空之外的东西作为冥谛。
那么在进入识阴的这个修行人呢,他不知道突破识阴才能见本来面目。在识阴见不到真心本性,他就把识阴当成究竟——所以佛把这种境界和那些娑毗迦罗外道主张的冥谛判为一类,他也因此成了外道。想想可怜不可怜?已经破除了行阴的人到最后还要成外道,还要下地狱呀!为什么下地狱呀?因为他这种理论会误导很多人。同时他这个冥谛是不可知,这是不是一种阴气?而正是因为这种阴气让他产生了情执,所以也致使他往下坠。一般的人讲不可知不会下地狱,那么破除了行阴的外道为什么下地狱?因为他看到的很多东西没有解开,没有解开的东西越多是不是就越沉啊?想升情坠。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有情无情、有相无相、大小多少,都是一念之所变现,这才叫「佛菩提」;那么在这里呢,「佛菩提」是指空如来藏。怎么「亡失知见」呢?修行人发方便菩提心,开始起修,是不是要成佛了生死啊?那他到这里执着了,以为究竟了,止步不前了,把原来发的菩提心是不是等于都忘记了?也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初衷。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第一」就是识阴区宇第一种阴魔境界;这里的「立」解释为执着;「所得心」就是破除了行阴以后进入了识阴区宇的一种心态;「成所归果」,是把这种心态作为究竟,也就是以始觉智来观自己的本觉智,自己看自己,但没有再继续地看下去。按照禅宗的修法你只管这样看下去,不要停止,到时候自然会虚空爆炸,显露出本来面目,但他在这里半途而废了。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由于执着了这一种境界,与本来的发心背道而驰。「圆通」,一定要圆到一切的万法,叫「圆」;「通」到一切万法的源头,是空性所变现;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得少为足,叫「违远圆通」。通教的涅盘城就是证得空性,他在这里法执还没有破就自以为涅盘,所以是违背涅盘城。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者进入识阴区宇所出现的第二种邪知邪见,「能非能执」。他执着这个阿赖耶识就是我,我能生出万法;而不明白自他不二,不明白一切的万法包括我在内,都是我们一个真心本性、一个念所变现,不存在谁生谁。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这里与上段重复的经文不再解释。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所归」就是破除了行阴进入识阴区宇。这种「所归」就是自己心态的这种境界,自己归自己。自己能看的这个心与所看的这个心是不是一个东西啊?比如说,我刚才讲的话,是不是由我心里想出来的?想,这个是不是我的始觉智啊?那我没有想之前,这些东西在不在呀?在,那是不是我的心?就是我的心。是不是自己看自己啊?要明白。「览为自体」,因为在识阴阶段,他已经看到了一切的万法都是由阿赖耶识这个种子仓库流出。
我们还以这个气球手套来讲这个法。比如说修行人在这个气球手套的大拇指位置,他破除了前面的四阴以后,再不往外看了,他开始往内看了。那么这个内跟外有没有分开?没有分开呀!所以他这个时候发现,这一切的外境都是由这个种子仓库流出去的。因为他只看到是自己的心流出来的,所以就产生了大我慢。但他不懂得在这个位置看到的这些都是他自己,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当下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所有的人都是共一个第九识,这个法用世间法的逻辑思维你没有办法理解。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他就是他,凭什么说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心?难就难在这里。
一定要明白,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如果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真心,将来都是一个一真法界,都要成为一尊佛——这是佛门内部的邪知见。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两尊佛,就绝对不可能平等的。所以圆顿大法,上至诸佛菩萨,下至牛马猪羊,旁及泥巴瓦块,从性上来讲,从真实力量来讲,都是平等的,而且是绝对平等。其实连讲绝对平等都是方便说,没有平等可言。
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他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牛马猪羊、天人鬼畜都看成是他心里流出来的,包括佛菩萨在内,连释迦牟尼都是他的众生,都是他流出来的。其实这也是一种不思议的境界,你能到这种境界也不得了,有些人对这种境界想象都不敢想象。其实呢,外道比那些一点不懂得佛法的人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可到这种程度还是外道,因为他不是先明心见性后再来起修,他是先通过自己吃苦耐劳的真实功夫在定中观察。正因为这样,他特别自信,他是由这种含辛茹苦、露宿风餐、不食人间烟火,几百万亿年都不睡觉的功夫而得来的结果,所以这种知见非常坚固。可是我们通过听闻如来藏大法,轻而易举地就能明白。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他以为自己能生一切万法,可是呢,所有的一切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这一个念——非人、非鬼、非天、非命、非不命,它可以现有命,也可以现无命,也可以现一个灵体,也可以现一个肉团。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佛法。「能非能执」,他自以为能,其实没有这回事,叫「能非能」。
真正成佛以后,肉身非肉身,命非命,都是自己,又是别人。释迦牟尼现在成佛了,我们在这里嬉笑怒骂,受苦受乐,是不是都是他自己啊?但他到了这个位置,受乐也不感到乐,受苦也不感到苦,他刻骨铭心知道都是自己。那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药师如来、琉璃光法王子、什么什么……这些佛跟释迦牟尼是不是一个样子啊?有没有分开啊?当下他就是这个念。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众生位就已经回到大光明藏,跟无量老古佛就汇成一个念、一个大光明藏流,通过想象、通过观照,在见道位就可以做到比量而知。
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摩醯首罗是三只眼睛、八个臂膀,骑着一头大白牛,手执白拂,他能现无边身、现无量的众生,神通变化很大,他认为一切的众生都是由他生出来的,所以堕在大我慢天。
迷佛菩提:第一,他不懂得自他不二——不存在谁生谁;第二,他不知道自他万法都是我们一念之所变现。亡失知见:忘记了自己的心性,改变了初衷。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能为心」是把在识阴境界这个心态作为自己的心体。成能事果:以第八识中无量的相分作为自生体,妄计能所,非能计能。违远圆通,背涅盘城:如果按照定慧均等、动静平衡的原则,观静待变,他终有水落石出之日。可是他开始动心起念,改变了原先的那种心态,他自以为是的这种境界不是究竟果报。他仍然以自他分别之心来妄想成就菩提之果。生大慢天:这是前面讲的摩醯首罗天。我遍圆种:是一种个体本位的我执,而不是破除了分别法执的无我之我。
诸天:从大唐贞观开始 修仙:开局永久增益,你让我低调 先婚后爱:男友初恋不是我怎么办 我被天道曝光,女帝连夜请我出山 重生之白莲花女仙复仇记 快穿,我只是男配啊为什么都爱我 快穿,这个宿主她有亿点点凶 人在雷欧,变身奈克瑟斯 【【假装】】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核战末日我搬空了敌国军火库 灌篮无敌三井寿 重生,强势进入 强吻主角师尊,必死的我居然活了 豪门财阀想做小村姑的白月光 人在木叶,我有穿越者聊天群 修仙世界大型角色扮演 快穿:一不小心撩到主神怎么办? 影无纪 我在七零收废品
随风开新书了,书名血弦书号1042461蹉跎完本了,有朋友说草率,也有朋友说太仓促,不过,随风在此声明,蹉跎的大纲确实是写到这里截止,其实后面也有部分情节,不过,大家真觉得王平一个个基地灭过去,然后太岁来个新旧版大对决,最后全人类毁灭,无奈之下前往火星这样的罗嗦情节有意思吗?随风觉得没有,真的,没有。当断就断,当杀就杀。总之,随风开新书了,书名血弦书号1042461蹉跎上架后也终于...
杏花小巷有个整天馋酒的老乞丐,昆仑山上,也有一位喜欢弹琴的安静女子。九幽之下,鬼皇圣母,修真求道,寻仙路上,少年人挂双刀,一刀搅风雨,一刀斩荆棘,他要去的是那个山...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山海可移的经典小说林娘子训夫记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江澈与林云初要成亲了!江澈是业州知府家的大公子,生得一副好容貌,却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林云初是业州富商家的三小姐,容貌不及二位姐姐,从小混迹生意场,小小年纪便自己谈生意,开店铺,名下茶馆绸缎庄就有好些个,是业州小霸王。二人成亲,业州城人人都说,纨绔配霸王,乃绝配!江澈娶了林云初,心头颇为不满。江澈是花街柳巷的常客,见过许多不同的女子,却见不得那些惯会耍心计的女子。他知道林云初嫁给他是耍了手...
江家长女,幼时因母亲身世而遭受了众多白眼。机缘巧合嫁给了帝都商业大佬,被宠上了天。...
...
...